http://xinjiang.hteacher.net 2019-03-21 13:59 新疆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新课程“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课堂上只是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是学员往往对于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理解存在误区,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把课堂完多交给学生,任何问题都由学生来回答,老师的工作只是提问。另一种: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只作简单评价,如好、正确、非常好等。缺少积极引导,没有体现出教学评价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的发展。事实上,学生不可能完多具备自主建构的能力和独立的创造性人格特征。不管如何强调自主学习,都不能理解为完多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教学应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其中教师的评价语的作用显得至关重要。
新课程理念提倡让学生多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老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对于问题的难易程度要有所把握,如,一些较易的问题或者是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学生是可以正确回答出来的,但是对于一些新授知识以及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学生是很难回答出来的,这时候需要我们老师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去思考,这就是我们的启发式提问。例如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中讲到利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的一个教学片断,
老师问:一只大象可以驼两根木头,那三根大象可以驼几根木头?
学生回答:2+2+2=6根木头
老师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其它方法来计算?
学生回答:利用乘法2*3=6根
老师评价:很好,非常正确。
这样的例子是学员在试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他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由学生思考并且回答问题,但是忽略了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学习经验的储备。因为学生只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很难想到由加法想到乘法,因此我们老师应该启发式提问,如: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过了乘法法则,你们思考一下我们是否可以用乘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这样一个启发式的提问,学生就会很容易的回答出这个问题,相当于给了他一个方向。
这样的例子不仅仅出现在小学,在中学也是非常常见的,如学员在讲授几何证明时,往往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讲授新课过程中,抛出问题,直接就让学生来证明,这样的预设与生成也是不相符合的。如果在真实的课堂中,这样会很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根本不会体会到成就感;这样的自主学习会适得其反。
通过这篇小的短文想要告诉学员,我们要正确理解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这个理念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一定是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的,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一定要考虑预设与生成;不能盲目的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责任编辑:郭爽
上一篇: 新疆教师招聘童话和寓言的区分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