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ujian.hteacher.net 2020-02-14 11:09 福建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2020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学科考试大纲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落实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强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选拔新任教师,特制定本大纲。
一、考试性质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参加面试的依据。招聘考试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查考生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初中道德与法治、历史和地理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考查考生对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知识相对应的大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考查考生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相对应的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解、掌握及应用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第一部分 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初中道德与法治、历史和地理学科内容,形势与政策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
1.适应新生活:我是小学生啦;校园生活真快乐;家中的安全与健康;天气虽冷有温暖;我的好习惯;我和大自然;我爱我家;我们在一起。
2.共有与共享:我们的节假日;我们的班级;我们在公共场所;我们生活的地方。
3.有创意地生活:让我试试看;我们好好玩;绿色小卫士;我会努力的。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
1.我的健康成长: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荣誉感和知耻心;能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理解做人要诚实守信,学习做有诚信的人;懂得感恩和基本的礼仪常识;有安全意识和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2.我的家庭生活: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懂得邻里生活中要讲道德、守规则;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途径和方法;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和谅解。
3.我们的学校生活:能看懂学校和学校周边的平面图;尊敬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作弊;知道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友好交往;知道班级和学校中的有关规则,初步形成规则意识;体会民主、平等在学校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4.我们的社区生活:正确辨认区域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关心了解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尊重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知道有关的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能够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了解本地区的民风、民俗和文化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5.我们的国家: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学习在自然灾害中自护与互助;了解我国的交通发展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网络道德、法律规范,做到文明上网;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学习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形成初步的民主与法制意识;建立对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权威的初步认知。
6.我们共同的世界:知道世界的大洲、大洋的位置,能在地图或地球仪上找到相应的国家或地区;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初步了解一些人类的文化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初步了解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初步了解地球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等状况,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采取的相关政策,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知道我国所加入的一些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知道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日益增强;感受和平的美好,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影响,热爱和平。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
实现少年梦想的途径;学会学习;认识自己,做更好的自己;友谊与成长同行;交友的智慧;师生交往;孝亲敬长,处理好爱的冲突,建设和谐家庭;敬畏生命,珍视生命,绽放生命之花;悦纳生理变化,直面心理矛盾;发展独立思维,培养批判精神,开发创造潜力;男生女生的性别特征和异性交往;行己有耻,止于至善;情绪及其管理;情感的作用;体味美好情感,传递情感正能量;集体生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正确对待集体中的小群体;共建美好集体;法律的产生、本质、特征及作用;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依法办事。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养成亲社会行为;网络改变世界;合理利用网络;维护秩序,遵守规则;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法不可违;预防犯罪;善用法律;责任的含义及其来源;做负责任的人;关爱他人;服务社会;认识国家利益,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认识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劳动实干创造辉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国家机构及其权力运行规范;坚持依宪治国;加强宪法监督;公民基本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基本义务;依法履行义务;国家权力权关、行政权关、司法机关;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
坚持改革开放;走向共同富裕;创新的意义;建设创新强国;建设法治中国;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维护祖国统一;实现中国梦的要求;世界变化的特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对待人类文明的态度;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四)初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
1.史前时期:河姆渡、半坡原始农耕文明,炎帝、黄帝。
2.夏商周时期:夏朝建立、汉字的演变、商鞅变法、都江堰、老子与孔子。
3.秦汉时期:统一国家建立及意义、秦始皇、汉武帝、丝绸之路。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
5.隋唐时期:隋朝科举制度和大运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朝的民族交往、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6.宋元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四大发明。
7.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闭关锁国政策。
中国近代史
1.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
2.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3.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4.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抗日战争的胜利。
5.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6.鲁迅、茅盾、齐白石的成就
中国现代史
1.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香港、澳门回归。
5.“两弹一星”、“杂交水稻”。
世界古代史
1.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2.大化改新。
3.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世界近代史
1.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1787年宪法。
2.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3.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
4.马克思主义诞生。
5.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
世界现代史
1.十月革命。
2.罗斯福新政。
3.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
4.第三次科技革命。
(五)初中地理
地球与地图
1.地球与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地球仪。
2.地图。
世界地理
1.海洋与陆地:海陆分布、海陆变迁。
2.气候:气候、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主要气候类型。
3.居民:人口与人种、语言与宗教、聚落。
4.地域发展差异。
5.认识地区:认识大洲、认识地区、认识国家。
中国地理
1.疆域与人口:疆域与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
2.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3.经济与文化:经济发展、文化特色。
4.地域差异:
5.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
(六)形势与政策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含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精神)。
第二部分 大学对应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内容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1.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道德品质的具体要求、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法学基础理论
1.法学基础理论:法律的概念和特征、法律关系、法律原则、法律责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法治和法制、法律监督和法律服务。
2.宪法基本知识:宪法的概念和特征、我国的国家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机构。
3.民法基本知识: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民事权利和责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般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要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三部分 课程与教学论内容
1.《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
2.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论:理解和运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相关知识。
3.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技能:掌握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讲解、说课和评课等基本技能;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具体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开展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活动。
四、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卷分值:150分。
五、试卷结构
1.主要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如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2.内容比例:学科专业基础主干知识(含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内容)约占60﹪,课程与教学论内容约占40﹪。教学案例取自小学四、五年级教学内容。
3.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占30%,中等难度题约占50%,较难题约占20%。
文章来源:教师招聘网, 更多考试资讯/考试动态敬请关注福建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大白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