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ujian.hteacher.net 2020-02-14 15:11 福建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二、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以下所列的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都属于心理辅导与治疗的适用范围。
1.焦虑症
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这是将焦虑作为一种独立的神经症来看。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对于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都有较好的效果。
2.抑郁症
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个体由过度的抑郁反应,通常伴随有严重的焦虑感。
抑郁症的表现:(1)情绪消极、悲观、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对生活的乐趣;(2)消极的认知倾向,低自尊,无能感,对未来没有期望;(3)动机缺乏、被动、缺乏热情;(4)肢体疲劳、失眠、食欲不振。
抑郁症产生的原因:(1)行为主义者认为是由于多次不愉快的经历、生活中缺乏强化鼓励造成的。(2)精神分析派认为来源于各种丧失和失落(失去爱、失去地位)。(3)认知派认为,抑郁源于个人自我贬低式的思维方式或者不适当的归因方式。
治疗方法有:(1)首先要给当事人以情感支持与鼓励。(2)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调整当事人消极的认知状态。(3)积极行动起来,从活动中体验成功与愉快。(4)服用抗抑郁药物。
3.强迫症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
森田疗法,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态度。治疗强迫行为的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暴露与阻止反应”。
4.恐怖症
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怖症。中学生中社交恐怖症较多见。
系统脱敏法是治疗恐怖症的常用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最好要及时进行。
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
人格障碍是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的产物。
6.性偏差
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不属性心理障碍。
7.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贪食和异食癖等,其中神经性厌食是一种由于节食不当而引起的严重体重失常。可采用行为疗法、认知疗法予以矫正。
8.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过度思睡、睡行症、夜惊、梦魇等。可采用肌肉松弛法来治疗失眠。
三、心理辅导及其目标
(一)含义
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二)目标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三)途径
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⑥小组辅导。
(四)原则
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学生主体性原则;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
四、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一)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
1.强化法
2.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
3.行为塑造法: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4.示范法: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5.惩罚法:处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
6.自我控制法: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二)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1.全身松弛训练(雅各布松首创)
全身松弛法,或称松弛训练,是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对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
2.系统脱敏法(沃尔朴首创)
系统脱敏的含义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3.肯定性训练
也叫自信训练、果敢训练,其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 公开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请求:请求他人为自己做某事,以满足自己合理的需要。2.拒绝:拒绝他人无理要求而又不伤害对方;3.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三)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
艾里斯曾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方法,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他提出了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ABC理论。
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
B:个体对A的信念、观念。
C:个体对A的信念、观念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D:驳斥
E:新观念
可是许多人只注意A和C的关系,而忽略了C是由B造成的。B如果是一个非理性的观念就会造成负向情绪。若要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驳斥非理性信念,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这就是浓厚教育色彩的心理治疗法。
例:【ABC理论的心理治疗实例】
A事件:考不好,受父母训斥
B观念:同学会取笑我,丢面子
C情绪:难过,沮丧
D驳斥:这只是我的主观想法,同学怎么会取笑我呢?即使有人取笑,难道我就无法忍受?
E新观念:可能无人取笑我;被取笑只是一时,只要用功,成绩可以改善;何况我还有其它长处。
五、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学生个体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
自我调适的方法主要有放松训练、认知压力管理、时间管理、社交训练和态度改变、归因训练、加强身体锻炼等。这里主要谈以下三点:
1.观念改变。学生要学会正确看待学习,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信心;正确认识自己,勇于接纳自己。
2.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归因方式。努力使自己成为更加内控的人,把原因归结为个体可以控制的因素。积极认知,理智、客观地看待压力对自身的影响,形成面对压力的良好心态。
3.合理的饮食和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二)学校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1.学校积极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卫生教育课。教给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和调试心理的方法。
2.学校组织专门的心理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3.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意穿插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4.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杜绝教师伤害事件的发生。
(三)与家长合作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原因在于家长和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作用。
1.学校积极与家长配合,通过班会等形式,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针对问题进行积极交流。
2.学校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该为家长提供支持,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提出建议。
3.国家采取切实措施,重视优化学校周边环境,打击不良媒体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侵蚀。创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文章来源:教师招聘网, 更多考试资讯/考试动态敬请关注福建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大白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