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anxi.hteacher.net 2021-11-29 14:04 山西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包括五个规律,分别是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1.具体表现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教学启示
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备考关键点:顺序性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由A阶段到B阶段。主要强调的是不可逆转、不可逾越。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1.具体表现
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其中,少年期又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2.教学启示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备考关键点:阶段性是指不能搞“一刀切”,主要强调A阶段与B阶段的不同。特别关注一下。少年期的特点是半幼稚、半成熟。童年期具有最可塑的特点。比如:一个人一身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是童年期。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具体表现
一是:个体内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
二是:个体内部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2.教学启示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关键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的。
备考关键点:关键期是劳伦兹通过研究动物心理提出来的,对于刚出生的小鸭子进行研究由此还提出了印刻效应。
重要的关键期:口头语言的关键期——2-3岁;书面语言的关键期——4-5岁;音韵学习的关键期——8岁以前;性格的关键期——3岁;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初二。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1.具体表现
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2.教学启示
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备考关键点:互补性有两个方面的互补,一个是生理和生理的互补。另外一种是生理和心理的互补。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具体表现
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2.教学启示
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备考关键点:个别差异性强调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有的人发展速度快,有的人发展速度慢属于个别差异性。比如有的人大器晚成,有的人聪明早慧。这个就属于人和人之间有差异,是属于个别差异性。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上一篇: 教育学知识点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下一篇: 教师招聘输血与血型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