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chuan.hteacher.net 2022-03-07 16:01 四川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调节聚焦理论。调节聚焦理论以自我调节体系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区分了两种类型的行为动机:防御动机和进取(促进)动机。故本题选A。
2.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概念转变的条件。波斯纳等人提出的概念转变的条件有:(1)对现有概念的不满。(2)新概念的可理解性。(3)新概念的合理性。(4)新概念的有效性。选项A不属于概念转变的条件。故本题选A。
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理论。加里培林提出的心智技能(智力技能)形成五阶段论包括:(1)活动定向阶段。活动定向阶段是活动的准备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预先熟悉活动任务,了解活动对象,知道将要做什么和怎么做,构建关于认知活动本身和活动结果的表象,以便完成对它们的定向。(2)物质与物质化阶段。物质活动指借助实物进行活动;物质化活动指借助实物的模型、图片、样本等代替物进行活动。(3)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心智活动不直接依赖物质或物质化的客体,而是借助出声言语的形式来完成的。(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这一阶段开始从出声的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内部言语是借助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而进行心智活动的阶段。(5)内部言语阶段。这是智力活动形成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心智活动完全借助内部言语完成,高度简要、自动化,是很少发生错误的熟练阶段。根据题干描述,故本题选B。
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问题分类。根据问题探究深度不同,问题分为:描述性问题、解释性问题和预测性问题。描述性问题指描述事物的现状及其变化过程。如空气的污染状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等。解释性问题指解释事物变化的原因。如高山上煮食物为什么煮不熟?预测性问题:基于对因果关系的解释而预测事物的未来变化。如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股市的走势分析等。结合题干,故本题选B。
5.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问题空间。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任何一个问题空间均由三部分组成,即给定的条件(初始状态)、操作状态和目标状态。要解决问题必须先清楚这一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对这问题进行表征,利用算法改变问题的起始状态,逐步达到目标状态,从而解决问题。这种要达到的全部状态称为问题的空间或状态空间。将任务领域转化为一定的问题空间便实现了对问题的表征和理解。问题解决就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以找到一条从问题的起始状态达到目标状的通路。故本题选A。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上一篇: 四川教师招聘考试题教育综合知识模拟题27
下一篇: 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公共基础试题50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