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teacher.net 2023-07-04 10:38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1.春秋战国时期,大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的目的是( )。
A.讨伐不向周王进贡的诸侯国 B.争夺土地和人口,取得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
C.维护周王“共主”地位 D.促进奴隶制的瓦解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的纷争。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和人口,取得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战争,其中第一个称霸的是齐桓公,故本题选B。A、C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已经冲击了周天子的地位,破坏了宗法分封制,因此AC错误;D错误,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奴隶制的瓦解,但不是兼并战争的目的。故本题选B。
2.史书记载,汉武帝初年“严助、朱买臣皆侍中,贵幸用事,始与闻朝政。厥后,卫青、霍去病、霍光皆由侍中进,而权势出宰相右矣。”材料反映了汉武帝时( )。
A.内侍干政,威胁皇权 B.崇尚黄老,清静无为
C.倚重近臣,削弱相权 D.三分相权,加强皇权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材料的大致意思是汉武帝初年,严助、朱买臣都在皇帝身边侍奉,位贵权重;后来卫青、霍去病、霍光也都是侍中,有权有势出入宫廷而宰相在右(古代中国有“尊左”的习俗),反映了汉武帝倚重近臣(侍中),削弱相权,C项符合题意,正确;“内侍干政,威胁皇权”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A项排除;汉武时期,放弃了汉初无为的休养生息政策,在方面采取积极有为的措施,故B项排除;汉武帝建立中朝,任用近侍参与,来削弱相权,不是分割相权你,故D项排除。故本题选C。
3.下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促进民族交融
B.“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激化民族矛盾
C.“班赐冠服”——废除鲜卑文化
D.“初立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削弱国家对人民的控制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就是断绝“北语”即鲜卑语的流传,而把“正音”即汉语作为官场通用的语言,促进了民族融合,故A正确;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激化了阶级矛盾,不是民族矛盾,B错误;班赐冠服是按官位不同赐给汉官服装,有利于民族融合,没有废除鲜卑文化,C错误;“初立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加强了国家对人民的控制,D错误。故本题选A。
4.中书省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中央机构。以下对于中书省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太史公司马迁曾任中书令 ②六部隶属于中书省
③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 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①②③④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①太史公司马迁曾任中书令为西汉武帝时期;六部隶属于中书省,是元朝一省二院时期,故②是元朝;③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为隋唐时期;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为明朝时期,明朝废除中书省丞相,权归六部,故④为明朝,综上所述,正确的顺序为①③②④,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5.张海鹏的《中国近代通史》对某一历史事件进行评述:“中国人民对政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使政府再不能完全轻视社会民意的表达……中国工人阶级成长为自为阶级时代的到来,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材料中的“影响”是指( )。
①革命任务的变化②革命指导思想的变化③革命性质的变化④革命奋斗目标的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依据材料“中国工人阶级成长为自为阶级时代的到来,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涉及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中国的指导思想,中共一大确立了党的奋斗目标,故②④正确;五四运动是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但革命任务依然的反帝反封,革命性质也未发生变化,故排除①③;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责任编辑:欣欣
上一篇: 2023年特岗教师招聘地理模拟试题2
下一篇: 特岗美术教师考试易错考点外国美术史6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