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chuan.hteacher.net 2023-08-09 17:36 四川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个体身心发展概念
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身心的有规律的、连续变化的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
1.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具体表现: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教学启示: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具体表现: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教学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少年期的年龄特征:少年期又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具体表现:
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同一方面不同步)
【例如】儿童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增长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育期。在这两个高峰内,身高体重的发展较之其他年龄阶段更为迅速。
二是: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不同方面不同速)
【例如】一生发展过程中,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
教学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具体表现: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身身互补,耳聋目明);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身心互补,身残志坚)。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教学启示: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具体表现: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只有差异性是个体和个体之间的,其余的四个都是一个个体进行比较)
教学启示: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注:在个别差异性相对应的教学启示也会有一刀切的说法,比如对于一个班上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而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不能搞一刀切。)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古希腊三圣及其教育思想
下一篇: 幼儿教师招聘教学教研类专业知识24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