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nan.hteacher.net 2023-10-12 13:26 湖南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考情分析
课程类型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一个常见考点,以全题型备考。客观题主要考察分类标准,分类标准对应的小类,不同课程类型的特点。主观题侧重考查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分、综合课程的类型、隐性课程的特点等重要的几个课程类型。
二、知识梳理
(一)按照学科固有的属性,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学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订的课程,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
【地位: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泛】
【举例:“六艺”我国;“七艺”古希腊】
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学科课程VS活动课程】
(1)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而学科课程强调的是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活动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科课程更加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
(二)照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分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可以理解为学科课程。
综合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它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综合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集合,促使学生认识的整体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视野与方法。
【综合课程的类型】
一是相关课程,就是在保留原来学科的独立性基础上,寻找两个或多个学科之间的共同点,使这些学科的教学顺序能够相互照应、相互联系、穿插进行。
【关键词:保留学科界限;如语言与历史】
二是融合课程,也称合科课程,就是把部分的科目统合兼并于范围较广的新科目,选择对于学生有意义的论题或概括的问题进行学习。
【关键词:部分科目或相关学科形成新学科;如植物学、动物学形成生物学】
三是广域课程,就是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
【关键词:相邻学科形成综合性课程;如物理、化学、生物合并称自然科学】
四是核心课程,这种课程是围绕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组织教学内容,社会问题就象包裹在教学内容里的果核一样,又被称为问题中心课程。
【关键词:社会问题】
(三)课程计划对课程设置实施的要求,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的,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科目。它是个体社会化的基础,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就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现状而言,必修课程一般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关键词:必须学习;培养共性】
选修课程是针对必修课程的不足之处提出来的,是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而开设的课程。
【关键词:发展个性】
(四)按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是体现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具有强制性。
地方课程是以促进地方发展为现实需要,是各个地方对国家课程的具体化和补充。
校本课程是学校结合自身的培养目标、特点和已有的资源条件编制的课程,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注意:分类标准为设计开发的主体,所以做题时关键看主体,“谁”来设立课程】
(五)根据课程任务,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重视基础学力,培养“三基”(读、写、算),培养学生比较全面。
拓展型课程强调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发展特殊能力。
研究型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一般是自主探究。
(六)根据课程呈现形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又称公开课程,主要特征是计划性。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
【类型】
观念性隐性课程、物质性隐性课程、制度性隐性课程、心理性隐性课程
【词源】
杰克逊在《班级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隐性课程”一词。
【显性课程VS隐性课程】
(1)是否有计划性就是区分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的关键:有计划性就是显性课程,没有计划性就是隐性课程。
(2)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当隐形课程经过我们有意识的开发之后就会转变成为显性课程。
1.课程方案中规定开设的“历史与社会”“科学”“艺术”等属于( )。
A.学科课程 B.分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选修课程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课程的类型。
综合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它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综合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集合,促使学生认识的整体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视野与方法。故答案为C。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上一篇: 教师招聘初中历史“百家争鸣”
下一篇: 教师招聘道德情感的三种形式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