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hui.hteacher.net 2023-11-28 15:58 安徽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幼儿教师招聘案例分析20题答案解析
1.【参考答案】
(1)在材料中萌萌的动作表现为:“上蹦下跳”“串珠子”。其中“上蹦下跳”属于大肌肉,萌萌很熟练;“串珠子”属于小肌肉,萌萌速度稍慢。两者差异说明萌萌动作发展的特点为:大肌肉动作发展的快,小肌肉动作发展的慢。
(2)针对萌萌的问题,我会这么帮助她:
首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多与萌萌一起做手部动作的活动,比如手指操、粘贴物品等来发展萌萌的手部动作。
其次,在生活中多创造发展手部动作的机会,比如吃饭过程中鸡蛋壳、虾壳让萌萌自己动手,发展手部动作。
最后,家园共育,让家长也注重萌萌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
2.【参考答案】
(1)教师在充分观察幼儿活动的基础上做出的指导策略如下:
①平行介入游戏。当儿童在游戏中经常转移主题或半途而废时,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扮演游戏中的角色,自然而然地加入到游戏中来,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引导。材料中教师以客人的身份来到娃娃家,引导幼儿继续活动。
②提出了启发性的问题。在儿童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儿童的想象和思考,使游戏不断深入,以促进游戏的发展。材料中教师提问“除了烧饭,爸爸妈妈还可以做哪些事情?”正是如此。
③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儿童的游戏未能向前发展的时候,教师应适当地给予提示、建议,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帮助儿童更好地开展游戏。材料中教师引导孩子将讨论的结果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贴在娃娃家附近的墙面,还成立了百宝箱体现了教师合理化建议的引导。
④关心幼儿游戏意愿和进程。材料中教师善于察言观色,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思考游戏的进程,及时给学前儿童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刺激游戏活动的进一步展开。
(2)儿童在游戏中能够获得以下方面的发展:
①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发展。幼儿炒菜、绘画、做生日蛋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和技能;
②游戏能促进幼儿的认知和语言发展。在娃娃家游戏中,能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促进儿童语言、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发展;
③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娃娃家游戏中可以锻炼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克服自我中心化、有助于儿童社会角色的学习、行为规范的掌握、自制力的增强;
④游戏能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材料中幼儿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了儿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有助于儿童消除消极的情绪情感等;
⑤游戏能够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材料中幼儿可以想出不同的玩法,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3.【参考答案】
首先,材料中教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教师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违背了幼小衔接的工作原理。
其次,幼小衔接的指导工作应该秉持以下思想:
(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因此,不应当把幼小衔接工作仅仅视为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而应把它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材料中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要进入小学学习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这种做法违背了长期性的原则。
(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进行,不应仅偏重某一方面。在幼小衔接中,偏重“智”的倾向比较严重,对于全面发展重视不够。材料中大班教师调整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侧重智能,做法不恰当。
(3)培养入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另一误区就是小学化倾向严重,以教授小学文化知识或以小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来开展活动。材料中学前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都是小学化倾向。
最后,幼小衔接工作建议: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教师可从培养主动性、培养独立性、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发展动作,增强体质入手;
(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幼儿教师要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
4.【参考答案】
(1)材料中军军在上课时被口袋里的东西吸引住,属于无意注意,注意出现分散。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有密切关系的刺激物的影响。
(2)首先,创造良好的环境,尽可能地清除环境中可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尽可能隔绝一切外来的无关刺激,为幼儿创造安静、简单的物质环境。比如,通过谈话,让军军主动将口袋中的东西拿出来,告诉他活动后再玩。
其次,教师创造让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军军的好奇心和兴趣,吸引他的注意。
再次,多创造一些目的明确的活动,让军军有目的地去注意,发展军军的有意注意。
最后,家园合作,和军军父母一起共同发展军军的注意力。
5.【参考答案】
(1)诺诺脾气大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首先,需求得不到满足,材料中诺诺就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玩玩具的需求导致他大发脾气。
其次,诺诺正处在情绪外露,情绪作用大这个年龄阶段,导致他控制不住情绪。
再次,可能与诺诺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关,溺爱也可能导致他脾气大。最后,可能与父母有关,父母的不良榜样示范,导致诺诺脾气大。(2)措施:
第一,对于诺诺,我会先针对这个事件及时和他沟通,让他学会冷静处理问题。
第二,创造良好和谐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诺诺良好的情绪。
第三,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培养诺诺的情感,多提供各种有利于发展情绪的活动。比如阅读活动、表演活动、相关游戏等。
第四,通过多种方法让诺诺学会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比如自我安慰、反思等方法。
第五,家园合作,与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做好榜样。
6.【参考答案】
(1)材料中的这两个情况反映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应对方法:
①针对这种情况幼儿园首先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幼小衔接应培养幼儿学习品质和培养良好的专注力和坚持力,家长和幼儿园要充分配合好。材料中有老师说“如果我们大班再不教孩子们算数、写字、拼音,转园的孩子可能越来越多了。”这是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不正确,需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
②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关系影响很大。
③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主动性、独立性。独立性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才能实现。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发展动作,增强体质。材料中提到部分学生握笔姿势不对,不会抄写作业;部分学生喜欢“打小报告”依赖教师解决与同学的纠纷,说明人际交往能力欠缺。
④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所谓非智力品质,主要指影响智力活动的各种个性品质,主要是认识兴趣、学习积极性、意志、自信心等。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材料中提到“小学老师反映有些孩子在一年级时,成绩优异,但到二三年级就会大幅下降,排名越来越靠后。”都是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的体现。
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幼儿的入学适应性上。着重培养幼儿适应新环境的各种素质,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过渡,而不是把小学的教育体系简单地套用到幼儿园。
(2)幼小衔接问题不仅关系到幼儿入学的适应问题,还会对幼儿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有关教育机构必须做好此项工作,在工作中应注意:
①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减缓两者之间的教育坡度。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绝不是单靠哪一方能完全解决的,必须进行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改革,加强园、校间的沟通与协作。
②提高教师素质,认真研究过渡期幼儿的特点与发展需要,有的放矢地做好过渡期的教育工作。材料中提到“小学老师反应有些孩子在一年级时,成绩优异,但到二三年级就会大幅下降,排名越来越靠后。”就是不了解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③结合地区特点与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小衔接工作,立足于当地幼儿的具体情况,针对幼儿过渡期中最主要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不可盲目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与实验成果。
④加强家、园、学校、社区力量的相互配合,幼小衔接工作仅仅依靠幼儿园或小学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幼儿园、小学、家庭、社区必须相互配合,形成影响幼儿成长的教育合力。材料中“我亲戚和邻居的孩子都去幼小衔接班了,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的课程,我要孩子转园,我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情况是家长对幼儿教育理念不了解的表现。
幼儿园与小学应加强与社区的沟通与协作,大力宣传做好衔接工作的重大意义,使全社会对此都达成共识,共同配合,做好衔接工作。
7.【参考答案】
(1)原因:
影响幼儿同伴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幼儿自身的因素以及外在因素(包括教师方面和家庭方面)。
首先,在材料中小沈喜欢并乐意和小朋友交往,但他与人交往的方法不是很正确,经常导致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由此可知,小沈没有朋友的主要原因是人际交往能力的不足。
其次,幼儿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会间接影响到同伴对他的评价。家庭教养方式、排行、性别、年龄等也会影响同伴关系。材料中小沈“积极参与活动、表现自己”以及家长没有进行正确示范是导致小沈没有朋友的间接原因。
(2)措施:
①我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帮助小沈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
②开展各种活动增加交往机会。如开展每个月的“评优活动”“家庭小分队活动”等,增加小沈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机会。
③教给小沈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社会交往技能是指在与人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时表现出的行为技能。
注重培养小沈的亲社会行为,比如合作和分享,并注意矫治反社会行为。
④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小沈与同伴交往的兴趣,增加交往行为方式。
⑤积极争取家长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8.【参考答案】
(1)材料中体现了幼儿言语和思维的发展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①出声的自言自语是从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的过渡,它是内部言语的独特表现形式,大约出现于 4 岁左右。牛牛一边摸鱼一边自言自语体现了出声的自言自语的特点。
②牛牛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直观行动思维的典型特点是思维依靠感知和动作,他一边摸袖子一边说“快快乐乐在一起”体现了依靠动作进行思维的过程。
(2)作为教师首先应询问牛牛这么做的原因,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问题。其次,引导牛牛每天观察小鱼,激发其探索的欲望。最后,开展相关的科学观察活动,组织幼儿观察并学着记录。
9.【参考答案】
(1)两个幼儿的气质类型分别是:
①壮壮属于胆汁质,胆汁质典型特征有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材料中的壮壮不讲理很霸道,有他喜欢的玩具,他会毫不犹豫地去抢,抢不到他就咬人、打人,事后又很后悔,属于典型的胆汁质。
②甜甜属于抑郁质,抑郁质典型特征有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懦、孤独、行动缓慢。材料中甜甜易于观察别人不易察觉的事情,不喜欢说话,喜欢一个人玩,属于典型的抑郁质。
(2)教师针对以上幼儿的气质类型,在开展教育活动中首先应该克服气质偏见,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其次应特别重视组织活动时,注意气质搭配,针对不同的气质类型开展不同的教育:
①对壮壮这种胆汁质的幼儿要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防止任性、粗暴。
②对甜甜这种抑郁质的幼儿则需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
10.【参考答案】
(1)材料中潇潇属于典型的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指能引起别人对立和争斗的行为,称为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儿童受到挫折时,焦虑不安,采取打人、咬人、抓人、踢人、抢东西、扔东西等行为,引起同伴或成人与他对立,较多的是针对自己的父母。材料中潇潇在家的时候总对家人呼来喝去,动不动就生气,打人还咬人,在外面也经常欺负别的小朋友。此外,潇潇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不会自己吃饭穿衣,说明潇潇独立性差。
(2)对于攻击性行为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帮助孩子预防和矫正: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父母对幼儿应宽严有度,给予幼儿在家庭中的平等权利。提高幼儿挫折容忍力,教会幼儿适度疏导不良情绪。发展幼儿移情能力,学会站在他人立场考虑问题,感受他人情绪。帮助幼儿学习掌握解决社会性冲突的策略和技能。不要把幼儿丢给电视机,让幼儿在成人陪伴和指导下有选择地观看电视。
(3)对于潇潇的独立性差,家长应该改变溺爱型的教育方式,放手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1.【参考答案】
材料中该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生活化和一日生活整体性原则,具体表现如下:
(1)教育生活化:加强教育同生活的联系,将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内容纳入到课程领域。该教师为了让幼儿明白日常生活中喝水的重要性,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情景表演“小猴为啥生病”“茶水店”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学会主动饮水。
(2)生活教育化:将学前儿童日常生活中已获得的原有经验,加以系统化、条理化。该教师在生活区引导幼儿饮水后用喜爱的方式做标记,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帮助幼儿形成主动饮水的好习惯。
(3)发挥一日生活整体功能
学前教育机构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让一日活动发挥一致的、连贯的、整体的教育功能。该教师为了使幼儿达到“主动饮水”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区域活动中以及日常活动中均开展活动,不同的活动相结合,最终达到目标。
12.【参考答案】
材料中的幼儿因睡前母亲阻止其吃糖,而出现了强烈的情绪反应,结合该年龄阶段幼儿的情绪特点,成人帮助幼儿控制情绪的方法有:
(1)冷却法。即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比如,孩子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不给吃就哭闹。如果妈妈说:“你再哭,我打你!”或“你哭什么,不准哭。”会使孩子的情绪更加激动。可以采用给孩子擦眼泪,把孩子哭的声音录下来,等他冷静后再让他听,然后和他讲道理的方法。
(2)消退法。即孩子的消极情绪采用条件反射消退、不予理睬的方法。例如,如果小明总是在睡前想吃糖,否则哭闹,母亲只好每次都满足他。后来采用消退法,对他的哭闹不予理睬,孩子第一天晚上可能哭了整整 50 分钟,第二天只哭了 15 分钟。以后哭闹时间逐渐减少,最后睡前就不吃糖了。
(3)转移法。把注意力从产生消极否定情绪的活动或事物转移到能产生积极肯定情绪的活动或事物上来。例如:材料中的妈妈可以对幼儿说:“让我们一起讲一个《白雪公主》的故事吧!”或者说:“我给你找个好玩的吧!”
通过以上方式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情绪,此外还可以教会幼儿一些自己控制情绪的方法。
13.【参考答案】
上述材料违背了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发挥一日活动整体功能。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成人要将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尊重其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要求和愿望等。材料中,上英语兴趣班是一些家长的首选,没有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
(2)发展适宜性原则。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每一个儿童在现有的水平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限度的发展。材料中指出幼儿英语教材大量上市,价额也偏高,违背了个体适宜性原则,英语教育应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
(3)主体性原则。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儿童积极参与、主动建构,课程才能内化为他们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发展。材料中,学习英语都是父母来决定的,没有体现幼儿的意志。
(4)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游戏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最能满足幼儿的需要,最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具有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教育价值。材料中指出,幼儿学英语主要是上兴趣班、大量英语教材的上市,学习方式不适合幼儿。
(5)发挥一日活动整体功能。学前教育机构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让一日活动发挥一致的、连贯的、整体的教育功能,寓教育于一日活动之中。幼儿学英语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可以合理利用一日生活,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学习英语。
综上所述,幼儿学习英语是正常现象,但必须遵守教育原则来进行教育。
14.【参考答案】
(1)综合材料所述,案例一共反映了如下问题:
①小红性格内向,面对因穿厚衣导致入厕不方便的问题不能及时向老师和家长表达。
②奶奶怕小红着凉给小红穿了厚厚的衣服,对于小红过度保护,忽视了穿衣的实用性,影响了小红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
③班主任陈老师能够在小红尿裤子后及时给小红换裤子,这体现了幼儿园教育的保教结合原则;但是陈老师在日常活动的指导上不够关注,因此对于小红的穿厚衣和如厕的实际情况缺乏具体了解,没有及时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可见,案例反映了小红性格内向、奶奶没有注重穿衣的实用性以及陈老师未做到具体指导的问题。
(2)对于以上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①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
②消除幼儿的恐惧感,关心爱护幼儿,拉近与幼儿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幼儿有事敢说敢做,敢于对成人讲出自己的需要。
③观察孩子的神情,一旦发现有心神不定等现象,立即询问并帮助他们。
④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安慰孩子,关爱孩子,耐心告诉幼儿,尿裤子不是什么大事儿。
⑤鼓励幼儿说出心中想法,多与幼儿沟通。
⑥经常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有什么特征,让家长给幼儿穿方便上厕所的裤子。
⑦加强随机教育,让孩子学会正确的大小便姿势。
综上所述,教师应从多方面入手,解决幼儿尿裤子的问题。
15.【参考答案】
材料中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具体如下:
(1)高老师模范的践行了爱岗敬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材料中,高老师就为自己定下来“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作准则,认真勤勉,尽心执教;
(2)高老师践行了严谨治学,不断进取、终身学习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材料中,她认真学习优秀教师的成功保育经验,不断提升教学和保育水平。课堂教学效果优秀。经过多年努力,她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先后获得市级保育竞赛一等奖和省级幼儿教师技能大赛竞赛二等奖;她积极承担省、市级教育科研项目,撰写了多篇论文,并获得了省、市教育科研奖励;
(3)高老师践行了热爱学生的崇高教师职业道德。材料中,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她以母亲般的爱心关爱每一个幼儿,尤其对于行为不良、父母离异的小朋友爱护有加,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交口称赞。热爱幼儿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向高老师学习,将幼儿永远放在工作的首位。
16.【参考答案】
(1)从心理学角度看,幼儿爱告状的原因主要是其道德感的发展所影响的。中班时期幼儿开始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会因为自己在行动中因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他们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绪。
(2)案例 2 中的老师做法欠妥,理由如下:①李老师刚接到阳阳的告状,在没有理清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就贸然介入幼儿间的矛盾,去强行解决问题,没有顾及丁丁的感受。②丁丁和阳阳还没有产生强烈的冲突,不满足教师介入的时机。③李老师采用的是垂直介入的方法,该介入方式过于武断,容易影响游戏的进程与发展,材料中的教师可以先让两位小朋友自己商量去解决冲突,教师从旁进行引导即可。
(3)幼儿告状是道德感发展的表现,尤其是中班幼儿处于告状行为发生的高峰期,教师遇到幼儿告状时,要合理处理:
首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告状的具体原因,以及幼儿间发生冲突的真实情况。
其次要正确引导幼儿了解问题矛盾产生的原因,了解自己在冲突中存在的问题,尝试自己去解决同伴间的矛盾,公平解决冲突。
最后帮助幼儿自己学会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幼儿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17.【参考答案】
该教师的行为是正确的,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时刻要关注幼儿游戏的情况,及时做好游戏的激发与引导工作,具体表现如下:
(1)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可以使儿童游戏的主题和内容变得多姿多彩。教师带领儿童外出参观、给儿童讲故事、让儿童观看电影、阅读图书画册等,都有可能引发儿童开展某种游戏的灵感,并使儿童知道应如何使用材料、如何开展游戏。材料中的李老师带幼儿到理发店参观,看理发店的设施,鼓励幼儿向理发师咨询问题,记录幼儿的问题,还拍下照片,幼儿在理发店看到顾客躺着洗头,梳理发型,符合要求。
(2)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教师可以经常有意识地创设丰富、变化、新颖的环境,在游戏场地置放一些新材料、新设备,引发儿童动手操作、想象创造的欲望,引起儿童开展某方面的游戏的意愿,以此驱使儿童主动投入到游戏之中。材料中的李老师引导幼儿自己做躺椅,画发型,符合要求。
(3)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儿童的想象和思考,使游戏不断深入,以促进游戏的发展。李老师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开好理发店”,符合要求。
(4)提出合理化建议;教师应适当地给予提示、建议,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帮助儿童更好地开展游戏。李老师启发幼儿,自己用积木做躺椅,自己画发型,并扮演客人到理发店洗头,符合要求。
(5)平行介入游戏,巧妙扮演角色;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扮演游戏中的角色,自然而然地加入到游戏中来,材料中的老师扮演客人到理发店洗头,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李老师的做法值得学习。
18.【参考答案】
材料中该幼儿园的行为违背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原则要求,具体如下:
(1)违背了环境创设的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材料中教师花费大量心血和精心布置五彩缤纷的墙饰,甚至还买来一些名画进行装饰,违背了经济性原则。
(2)违背了环境创设的发展适宜性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要求幼儿园环境创设既要考虑幼儿年龄特征,也要满足幼儿间发展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为每个幼儿创设与其发展相适宜的“最近发展区”。材料中教师在布置材料时小、中、大班环境布置得非常雷同,当人置身其中,如果不看班级标识牌,根本无法判断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违背了环境创设的发展适宜性原则。
(3)违背了环境创设的幼儿参与性原则。幼儿参与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材料中教师花费大量心血、精心布置五彩缤纷的墙饰,甚至还买来一些名画进行装饰,环境的布置体现了幼儿园教师的特长和喜好,没有让幼儿参与其中,违背了幼儿参与性原则。
(4)违背了环境创设的目标导向性原则。目标导向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即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材料中教师时刻提醒幼儿注意爱护幼儿园的玩具和环境,但还是出现了玩具被损坏,墙饰被涂抹等现象。园长索性要求老师把一些高档玩具收起来,不让幼儿操作,只是有人来参观时,才拿出来。这样的环境创设没有满足学前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也没有与本阶段教学目标相匹配,违背了目标导向性原则。
综上所述,材料中欣欣幼儿园的做法违背了环境创设中目标导向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和幼儿参与性原则。
19.【参考答案】
(1)从社会教育角度来看:材料中的妞妞和明明对绘画银杏树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见,妞妞看到明明的作画方式感到不理解。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引导幼儿学会欣赏同伴的绘画作品,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想法,去自我中心。
(2)从艺术教育角度来看:材料中的妞妞在画银杏叶时要求画得跟真实的树叶像,而明明作画方式有其独特的想法,画的是刮风时候的树。
(3)《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教师对于明明独特的表现方式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应该赞赏他独特的表现方式。对于妞妞的表现,教师应该反思,是否自己平常过于强调幼儿的绘画技能,忽视了其想象和创造,是否常用“像不像”“好不好”来评价幼儿作品。
20.【参考答案】
通过诗人笔下诗句的描述,一个手握树枝、口中念念有词、正专心致志地在地上涂鸦的古代儿童生动形象油然浮现在我们的面前。好“涂鸦”从古至今都是学龄前儿童的天性。小班儿童处于涂鸦后期和象征期的早期,因此,在造型上,他们所表现的形象还不能表现出物体的基本结构和特征,构图上也呈现出比较典型的零乱式。教师在指导儿童绘画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为孩子准备涂鸦的工具和材料。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属于自己的绘画天地,使孩子能够经常接触到画的工具材料。涂鸦的早期阶段,最佳的材料是油画棒和平滑的大张纸。这些材料适合儿童完成他的动作,因为它们能使儿童的运动经验以最清晰的方式表现出来。需要注意的是,铅笔不太适合儿童涂鸦,因为尖锐的笔尖使儿童不能流畅地在纸上滑动,而且笔尖容易划伤孩子。
第二,鼓励儿童大胆作画。对于刚入园的儿童来说,能大胆地在纸上自由自在地进行表现,便是一个好的开端,由于该阶段部分儿童还处于涂鸦后期,因此,教师不必苛求儿童画出像样的东西,而是要鼓励儿童大胆作画,让儿童在看看、想想、玩玩的过程中进行绘画表现。小班后期,可引导儿童在观察的基础上表现单一物体。
第三,为幼儿创设绘画的情境。小班幼儿常凭主观直觉印象来描绘物体的粗略形象。由于他们的兴奋强于抑制,情绪多变,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因此作画时没有明确的目的,往往由所画的图形联想到自己经验中某些事物,绘画的内容在不断变化。所以教师可为幼儿创设一个绘画的情境,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能有目的地进行绘画。
原文标题:幼儿教师招聘案例分析20题答案解析
文章来源:安徽华图教师(MD5:89a5bf9ac914af70871d4ecaafb4b24f)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安徽分校
上一篇: 幼儿教师招聘案例分析20题
下一篇: 幼儿教师招聘活动设计题答案解析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