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teacher.net 2023-12-27 12:00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考点讲解】
从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来看,班杜拉的理论观点是一个常考点。考查题型主要以客观题为主,一般两种考查形式:其一,会出现在判断题里面,问起说法是否正确,所以需要考生要对其知识点熟记并理解。其二,会出现在单选题中,常以案例反选的形式来考查。所以要求考生对其内涵深刻理解,能与实际例子和考题结合。其三会出现在案例分析的选项中。本文将帮助各位考生对此块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掌握,希望能对各位考生有所助益。
【知识点梳理】
(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交互决定论
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这个地方稍微注意一下和巴普洛夫斯金纳的不同。前者属于认知行为主义,而后者属于纯粹的行为主义。
2.观察学习
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在观察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
此外,班杜拉还将观察学习分为三类:
(1)直接的观察学习:它是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如幼儿的大部分模仿行为;就像小朋友看别人跳舞,自己也会跟着舞动。
(2)抽象性观察学习:它是指观察者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然后根据这些规则或原理表现出某种类似的行为。
如青少年看了枪战暴力片,他以后就可能在学校、社会对同学或他人表现出类似的攻击行为。
(3)创造性观察:指观察者通过对各个不同榜样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如青少年从父母、姐妹、同学及朋友那里获得了不同的行为特点,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为风格。
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注意过程:即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景的过程。就比如做体操,在这里就是看示范者示范体操动作。
★保持过程:即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他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存储。就是会将所有的动作都储存到自己的脑海中。
★复制过程:即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景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为外显的行为。自己将储存在脑海中的动作都展示出来。
★动机过程:即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奖励。
3.强化的分类
(1)直接强化
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
(2)替代性强化
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注:主要就是要区分直接强化和替代性强化,简单说就是看强化物是给的观察者还是被观察者,如果是直接给到观察者就属于直接强化,如果是通过给到被观察者来影响观察者就属于间接强化。
(3)自我强化
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
(二)自我效能论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与信念。它来自班杜拉对功效期待与结果期待的区分。结果期待指一个人对某一特定的行为将造成某种结果的估计,比如说小明认为自己这次考试可以考92分,对明确结果的估计。功效期待指一个人能成功地执行某种可以产生一定结果的行为的信念。比如说小红认为自己这次能考上教师,这就是对能力的期待。
1.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主要因素
(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它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的因素。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 注: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做事经常成功,那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比较高,反之常常失败,那效能感就会比较低。
(2)替代性经验
当看到与自己的能力水平相当的人在活动中取得成功时,便相信当自己处于类似活动情境时,也能获得同样成功,从而提高自我效能。反之亦然。
(3)言语劝说
通过说理让学生相信自己具有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学习活动,就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言语劝说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
(4)情绪唤醒
比如,紧张焦虑、精力不佳,容易降低人们对自我效能的判断。
(三)社会模仿模式
代表人物:班杜拉。主要主张:需要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环境中的行为,从他人行为获得强化的观察中进行体验学习,所以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上一篇: 教师招聘备考(中学):教育学趣味小故事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