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teacher.net 2024-02-02 13:38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四、说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结合本课内容,我将学法确定为:欣赏法和感受法。日本教育家铃木认为:天赋不是天生固有的,音乐的耳朵在听力训练中得到,多练习就多出效果。音乐欣赏又是发展听觉才能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通过欣赏,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和审美经验。给学生尽可能大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导入环节,我会利用多媒体播放五年级上册第一首乐曲《晨景》片段,并提问学生,这是哪位作曲家的作品,之后总结答案,简介挪威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顺势引出今天的课题——《致春天》,同时进行板书。这样的教学环节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积累相结合,做到从课下到课上的良好过渡。
(二)新课教授
接着进入乐曲欣赏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初听乐曲第一部分,使他们感受“春天的脚步”。聆听前启发学生:春天的脚步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你能在音乐中找到春天的脚步声吗?引导学生听出乐曲中不断出现的和弦伴奏声,正如“春天的脚步”,为后面聆听乐曲结构、体验两个部分的不同情绪做聆听和体验的铺垫。
之后,学生完整聆听乐曲,体验“春天的脚步”。引导学生听出和弦伴奏声在音区上的变化,以帮助学生感知旋律的变化和段落的划分。如:可用双手做模拟弹奏钢琴的动作来表现音区的变化。听到中、低音区的旋律时,左手随音乐的节奏做模仿弹奏动作;听到高音区旋律时,右手做模仿弹奏动作;也可以用手指尖随节奏敲击桌面来表现听到的高音区音色,用握拳轻轻捶打腿部表示听到的中、低音区音色。
带领学生再次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意境与结构。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请学生边听音乐,边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乐段的不同。可用诗意般的话语为学生的聆听和体验创设活动的情境。同时也会注意提示学生:设计的动作要简单有动感,并能体现旋律的走向特点。用动作的体验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另外,在聆听前我还会预设提问,如:乐曲可分为几部分?哪两部分旋律相同?聆听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谈谈感想。
在第三次聆听中,我会带领学生重点聆听乐曲第一段旋律的次数与变化。聆听时,要求学生当乐曲第一段旋律出现时,随着乐曲哼唱。听完后,说一说旋律出现了几次(3次),每次重复时在情绪上有什么变化。教师可从音区的移动、力度的变化以及由单音演奏到八度演奏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交流的话题。
(三)拓展延伸
在编创活动环节,学生们会再次聆听作品,感受和表现乐曲的意境,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音乐中的春天。如:先请学生交流、分享,谈谈自己对乐曲的整体感受。
(四)音乐活动
我会引导学生与同伴一起边听音乐边即兴表演,提示学生把重点放在乐曲第一段旋律的体验与表现上。在学生自由展示后我会点评总结。
(四)课堂小结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会请学生先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之后进行点评与总结。并请学生在课下找一找西方浪漫主义时期其他民族音乐家的作品,下节课大家一起来分享。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以主题旋律为主,简洁清晰,重点明确,更好地贴合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上一篇: 教师招聘小学音乐《致春天》教案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