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hongqing.hteacher.net 2024-02-02 15:02 重庆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小三门》考点一
新课改目标
(一)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过去:注重知识传授
改革后: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改倡导的“四大学会”: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均衡性: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综合性: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
选择性: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综合性的体现:
1.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2.设置综合课程(综合性的集中体现)
小学阶段: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分科与综合相结合
高中:分科为主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3.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次课改亮点)6%-8%
(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过去:繁难偏旧,注重课本知识
改革后: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过去: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改革后: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过去:选拔、甄别功能
改革后: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发展性评价体系:
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
3.将评价看作是一个系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科学习目标+一般性发展目标
综合素质评价具体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个性与情感。
(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机制,提高民主化和适应性
过去:国家管理,较集中
改革后:国家、地方(省级)、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有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下一篇: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客观题试题60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