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第三模块中外文学与文学理论第一章第二节文化常识答案解析

http://anhui.hteacher.net 2024-02-15 16:32 安徽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第二节 文化常识

1.【答案】C

【解析】C 项,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旧时长寿的象征,后常用指老人,并非病人。出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的装饰物。后以“巾帼”为妇女的代称。故本题选 C。

2.【答案】D

【解析】A 项,“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出自宋代苏轼的《守岁》。写的是除夕,因为除夕有守岁的习俗,从此句“相守”可以看出,对应正确。B 项,“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写的是元日,即春节。从“新桃换旧符”可以看出,对应正确。C 项,“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出自唐代杜甫的《丽人行》。“三月三”是上巳节,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有在水滨举行祓除不祥的祭礼习俗。所以该句对应正确。D 项,“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出自唐代王架的《社日》。“春社”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而“上元”指的是元宵节,所以本句对应不正确。故本题选 D。

3.【答案】B

【解析】A 项,“帝号”是中国封建政权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谥号、庙号、年号和尊号都属于帝号。B项,“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高宗是古代帝王的一个赞誉较高的庙号。C项,“年号”中国封建王朝与当代日本国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雍正皇帝等。D 项,“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明的称号。如周文王、汉武帝。故本题选 B。

4.【答案】D

【解析】A 项,出自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借看菊事刺世人庸俗。其中“东篱”化自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指的是菊花。B 项,出自唐•吴履垒《菊花》,写菊花品格的孤傲清白。C 项,出自宋•苏轼《赵昌寒菊》,展现菊花的美丽,赞赏菊花。D 项,出自清·严兆鹤《百合花》,描写的是百合,而非菊花。故本题选 D。

5.【答案】B

【解析】“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也指降职。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

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右迁”就是提升官职。故本题选 B。

6.【答案】A

【解析】A 项,“襁褓”,古代泛指 1 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此项正确。B 项,“金钗之年”指的是女子 12 岁,而不是指女子 10 岁。C 项,“舞象之年”是古代男子 15 岁—20 岁时期的称谓,是成童的代名词,表示可以上战场了。D 项,“弱冠之年”指的是男子 20 岁,也叫做“加冠”,古代汉族男子,年至二十的成年礼,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故本题选 A。

7.【答案】D

【解析】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对应的是西施、昭君、貂蝉、杨贵妃。故本题选 D。

8.【答案】C

【解析】A 项,“卧薪尝胆”,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与之相关的人物是勾践。不属于三十六计。B 项,“表里不一”,指表面与内在不一致。不属于三十六计。C 项,“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它属于三十六计中第三计。诸葛亮借马超西凉兵马(借刀杀人),来阻止曹操南下。

D项,“七擒孟获”,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七擒孟获,又称南中平定战,是建兴三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发动平定南中的战争。诸葛亮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不属于三十六计。故本题选 C。

9.【答案】D

【解析】D 项,“永字八法”的八画分别是侧、勒、弩、趯、策、掠、啄、磔。故本题选 D。

10.【答案】D

【解析】“炎黄子孙”是华人的自称。其中“炎黄”指中国原始社会中两位不同部落的首领炎帝和黄帝。黄帝和炎帝,与居住在东方的部落、南方的部落的一部分逐渐融合,形成春秋时期的华族,汉以后称为汉族。在当时中原地区的民族和部落中,黄帝族的力量较强,文化也较高,因而黄帝族就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也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因而,人们往往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炎黄的子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故本题选 D。

11.【答案】B

【解析】卯时指的是 5 时—7 时。古时把一天 24 小时分为 12 时辰。【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 23 时至 01 时)【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 01 时至 03 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 03 时

至 05 时)【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 05 时至 07 时)【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 07 时至 09 时)【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 09 时至 11 时)【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 11 时至 13 时)【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 13 时至 15 时)【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 15 食至 17 时)【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 17 是至 19 时)【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 19 时至 21 时)【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 21 时至 23 时)故本题选 B。

12.【答案】C

【解析】“颜筋柳骨”,颜"指颜真卿,"柳"指柳公权。都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著名的楷书四大家:颜真卿的书法用笔肥厚粗拙,显得筋健洒脱。柳公权的书法棱角分明,以骨力遒劲著称。"颜筋柳骨"是说他们二人的风格像筋骨那样挺劲有力。颜筋柳骨出自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故本题选 C。

13.【答案】A

【解析】A 项,“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南宋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并进行注解。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参、子思,所以称为“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周易》即《易经》,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故本题选 A。

14.【答案】B

【解析】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分别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8 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5 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7 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故本题选 B。

15.【答案】C

【解析】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为“仲父”,仲父之弟称为“叔父”,最小的叔叔称“季父”,后来父之弟都统称为“叔父”。故本题选 C。

16.【答案】A

【解析】A 项,中国古人通过观察月亮的周期性运动,普遍采用月相纪日法。即用“晦、朏、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所以 A 项表述错误。B 项,三教九流:“三教”是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先秦至汉初的九大学术流派,儒家者流、阴阳家者流、道家者流、法家者流、农家者流、名家者流、墨家者流、纵横家者流、杂家者流。现在该词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或社会上各种行业。也用来泛称江湖上各种各样的人。也说九流三教。C 项,古代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升级叫迁升、迁投、迁叙、迁除。降级又叫迁削、迁谪,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D 项,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清明,二十四节气的第四个节气。是我国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故本题选 A。

17.【答案】A

【解析】A 项,古时汉族男子二十岁称弱冠。故本题选 A。

18.【答案】A

【解析】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花翎有单眼、双眼、三眼(“眼”即孔雀翎毛上圆花纹)之别。故本题选 A。

19.【答案】C

【解析】①中“连枷”是脱粒用的农具,这句话意思是,场院内声音如轻雷鸣响,一夜农民挥舞连枷打稻子一直响到天亮。所以①对应的劳动场景是“打稻”。②中“穀纹”常用以喻水的波纹,这句话意思是,疏密之间种下的水稻像一片绿色的毯子,行走在稻田中水纹荡漾。所以②对应的劳动场景是“插秧”。③中“畴”是田地之义,“翠浪”指流入稻田之水,这句话描写了古代用水车灌溉稻田的情景,对应的劳动场景是“车水”。④中“机杼”指织布机,所以对应的劳动场景为“织布”。故本题选 C。

20.【答案】A

【解析】A 项,字不是自称。自称用名,是谦称;称人用字,是尊称。故本题选 A。

关注公众号

推荐阅读:

教师招聘成绩查询入口

教师招聘体检公告

教师招聘体检名单

教师招聘体检时间

责任编辑:安徽分校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更多安徽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全国事业单位联考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第一部分常识判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测D类中小学答案解析第五部分策略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测D类中小学答案解析第四部分判断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测D类中小学答案解析第二部分言语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测D类中小学答案解析第一部分常识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测D类中小学第五部分策略选择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