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teacher.net 2024-06-11 16:55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11.【答案】BCD
【解析】杜甫的“三吏”有:《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有:《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作者在“三吏三别”中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故本题选BCD。
12.【答案】BCD
【解析】A项,以书斋命名。《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B项,以谥号命名。《王文公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C项,以谥号命名。《范文正公文集》为北宋时刻印的范仲淹诗文集。是现存最早的范集传本。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D项,以谥号命名。《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故本题选BCD。
13.【答案】ABC
【解析】A项,《孟子》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和政治行动。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所以A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B项,《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荀子自己所写。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所以B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C项,《过秦论》是西汉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其中,“过秦”意思是指出秦的过失,“过”是动词。“论”是一种议论文体,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过秦论”意为“指责秦的(政治)过失的一篇史论”。本文在《史记》《汉书》《新书》《文选》四部书中,均有收录,但文章字句颇有出入。所以C选项表述正确。D项,“文起八代之衰”,这句话是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对韩愈的赞誉。唐代中叶,韩愈、柳宗元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主张用散句单行的形式写作散文,使这种散文逐渐代替了此前的骈文,并持续千百年。在这场运动中,韩愈的开创之功是不可没的,并且以卓越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为古典散文的艺术生命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散文的历史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所以,素来不轻易称许别人的苏轼也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作了“文起八代之衰”的千古赞誉。所以D选项的表述有误。故本题选ABC。
14.【答案】BCD
【解析】A项,东汉时,一些文人受乐府民歌中五言形式歌词的影响,开始仿作五言诗。五言句在表达上比《诗经》的四言句灵活方便,所以很快代替四言诗的旧形式,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这在诗歌发展上有重大的意义。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但是技巧很不熟练。东汉末年产生的《古诗十九首》标志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所以A选项里“《古诗十九首》是我国五言诗的开始”表述有误。B项,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C项,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陶渊明的诗作以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著称,诗作“恬淡自然,蕴藉深厚”。因此,历史上称他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因此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D项,《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的作品,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古诗十九首》组诗,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古诗十九首》是在汉代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内容多写离别相思之情、失意飘零之感以及人生短促的悲叹和世事不公的怨嗟,思想消极,情调低沉。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故本题选BCD。
15.【答案】BCD
【解析】“春秋三传”指:《谷梁传》《春秋左氏传》《公羊传》三本典籍的合称,是左氏、公羊、谷梁三家为《春秋》所作注解的书,都是编年体史书。故本题选BCD。
责任编辑:欣欣
上一篇: 甘肃特岗教师招聘文综学科笔试模拟卷16
下一篇: 特岗美术教师考试易错考点外国美术史6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