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ingxia.hteacher.net 2024-06-27 14:52 宁夏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试题解析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的文言虚词,读通句子,理解句子意思。
2.朗读句子,掌握句末虚词的读音和语气。
3.体会朗读语气的重要性,培养对古代作品解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的文言虚词,掌握句末虚词的读音和语气。
教学难点:
体会朗读语气的重要性,培养对古代作品解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这篇文章。
引导学生回答出:课文记叙了唐雎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从而进入对文章的深入学习。
二、初读习题,整体感知
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看看课后习题,来掌握本节课的几个重点的文言文虚词吧!
1.要求:读通课后习题的八个句子,指名学生阅读,适当点拨指导读音及断句。
2.提问:翻译下列句子。
要求: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尝试翻译课后练习的这八句话,教师指导并总结。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这么晚才了解到呢!
(4)与臣而将四矣。——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泯然众人矣。——完全成为普通人了。
3.朗读指导:学生分组朗读这八句话,注意发音以及停顿。
三、研读句子,感受语气
1.提问:第一组句末的虚词“也”表示的是什么语气和意思呢?
要求:分小组讨论,先朗读,再翻译,按照翻译体会情感。
明确:(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2)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前一句“也”是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这里有反问的意思;后一句“也”是表示判断语气,现代汉语中可以不翻译出来。
2.朗读指导:学生按照这种语气来朗读,教师指导分别读出反问和判断的语气。
3.提问:剩下的三组句子中的“哉”“乎”“矣”又表示什么语气?应该怎么来读呢?
要求:学生自学,分小组每组选择一组句子,组内讨论,派小组代表上台发表看法,教师引导其他小组点评并适时总结。
明确:(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技亦灵怪矣哉。
前一句“哉”是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这里表示反问;后一句“哉”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呀”。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前一句“乎”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后一句“乎”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
(5)与臣而将四矣。
(6)泯然众人矣。
前一句“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后一句“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
4.朗读指导:按照理解朗读每组句子,教师从语音、语气、语调上指导朗读,读出相应反问、疑问、感叹、陈述的语气。
四、拓展巩固
教师再列举一些带有上述语气词的句子,引导学生朗读。
五、总结收获
引导学生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可以从句子翻译、虚词意思、朗读语气等方面谈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这些虚词的其他意思和用法并举例,下节课交流。
七、板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
也——呢? 。
哉——呢? 呀!
乎——吗? 啊!
矣——了。 了。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宁夏分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