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ingxia.hteacher.net 2024-07-20 11:47 宁夏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知己知彼-考情】:首先,要应对教师招聘考试 ,我们需要知己知彼,也就是了解考情,知道这个知识点如何考查。对于弗洛伊德这位“大佬儿”,我们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包括:精神分析流派观点、潜意识理论、性欲论、人格三我结构、压抑说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以识记类为主,也会涉及到部分理解,主要考查题型为客观题。
【知识点兵-讲解】:知道知识点怎么考查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知识点吧~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犹太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的精神分析理论是最全面的人格理论,他的理论对20世纪的思想文化的很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通过下面这个表格,将教师招聘当中涉及到弗洛伊德的考点以前后联系的方式给同学们做一个整理,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备考起到帮助~废话不多说,我们直接上表。
一、人物及流派
在精神分析心理学以前,传统心理学除了行为主义外,都以意识为研究对象。虽然历史上也有学者论述过潜意识问题,但是真正以潜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体系只有精神分析心理学。由于精神分析学派是以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总结,带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的色彩,因此又称为“伤残心理学”。由于弗洛伊德打破了理性主义的传统,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首创了潜意识心理学体系,而精神分析学派在西方甚至世界都影响甚大,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界的“第二势力”。
二、观点
1、性欲论与内发论和社会化发展与教育
弗洛伊德首先认为:性欲及其能量生来即有,婴儿也有性欲,不过表现形式与成人不同而已。他认为,“性”贯穿了人类的工作、生活,方方面面。认为我们人很多行为均是性本能。而内发论则认为,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外部环境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发展节奏,而不能改变节奏。内发论强调的是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这一点刚好匹配弗洛伊德的性欲论,因此我们认为,弗洛伊德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儿童都要经历几个先后有序的发展阶段,儿童在这些阶段中获得的经验决定了他的人格特征。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主要是本能的发展,本能的根源在于身体的紧张状态,多集中在身体的某些部位,称为动欲区。动欲区在发展的早期是不断变化的,首先是口腔,其次是肛门,然后是生殖器,据此他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即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每个时期都有与性有关的特殊的矛盾冲突,人格的差异与个人早期发展中性冲突解决的方式有关。如果某一时期的矛盾没有顺利解决,性的需求没有满足或过度满足,儿童就会在以后保持这个时期的某些行为,即“停滞现象”。
综上所述,在大家去记忆“性欲论”这个知识点的时候 ,也可以结合“内发论”和“社会化发展与教育”进行协同记忆。
2、潜意识与动机说
弗洛伊德提出了潜意识,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前意识是指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潜意识则是指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它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是:意识只是前意识的一部分,二者虽有界限,但不是不可逾越的;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扮演着“稽查者”的角色,严防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闯入意识中;潜意识则始终在积极活动着,当“稽查者”放松警惕时,就通过伪装伺机进入意识中。而且他认为,潜意识的心理虽然不为人们所觉察,但却支配着人的一生。
而动机说(压抑说)则认为,遗忘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弗洛伊德认为,任何遗忘都有动机,我们记不起是因为我们不想记,于是便把信息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他在给精神症病人施行催眠术时,许多人能回忆起平时忘记的事情,这些事情大多与罪恶感和羞耻感相联系,因为不能被自我接受,所以被压到潜意识里。当情绪联想减弱,压抑解除后,被遗忘的材料又重新被回忆起来。日常生活中,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就是动机说的体现。
1.弗洛伊德认为本我遵循( )。
A.快乐原则 B.现实原则 C.道德原则 D.社会原则
【答案】A。解析: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包含的是原始的冲动、欲望,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它在保护整个机体的前提下帮助满足本我的需求。超我遵循的是至善原则。故本题选A。
2.弗洛伊德是( )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 C.精神分析 D.人本主义
【答案】C。解析: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的创始人。A项构造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冯特。B项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詹姆士。D项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斯。故本题选C。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上一篇: 2024年宁夏教师招聘心理学流派
下一篇: 2024年宁夏教师招聘直观性教学原则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