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eijing.hteacher.net 2017-03-01 14:20 北京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这段话表明了生物起源论学说的观点。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主张生物起源的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等。
2.A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要注意把握生长发育的高峰期。
3.B
【解析】略
4.A
【解析】略
5.A
【解析】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都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但只有社会性是教育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与动物本能相区别的根本属性。
6.C
【解析】从作用呈现的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隐形功能和显性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对象看,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7.D
【解析】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提高,是开展学习竞赛活动所带来的正向显性功能;没想到也带来了学生间相互猜忌等是负向隐功能。
8.A
【解析】教育独立作为一种思潮,以蔡元培为代表,题中观点是教育独立的基本要求。
9.B
【解析】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扎的前提和条件。如果没有这些自然条件,人的发展就无法实现。
10.D
【解析】人的语言、思维、记忆等发展都存在不同的关键期因为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一旦错过关键期便不好补救了。
11.B
【解析】这几句话都强调了环境对人的作用。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
12.C
【解析】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说明教育目的作为培养人的总体要求,总是内在地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和教育对象发展的素质,反应一定社会发展的需求。
13.D
【解析】略
14.C
【解析】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
15.A
【解析】高中本身是现代学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高中阶段学制的多类型,即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的多样性,是现代学制在当代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16.B
【解析】课程即教学科目,就是把课程等同于所教科目,在历史上由来已久,如,我国古代的“六艺”,欧洲中世纪的“七艺”。
17.D
【解析】习惯化是指当个体对于一个事物比较熟悉之后不再关注它,这说明个体由于经验已获得了对于这个事物的认识。去习惯化是指当个体遇到与以前不一样的事物之后,又引去了个性的兴趣,说明个体由于经验的作用能够区分不同事物了。图式改变来自皮亚杰的观念,指的是由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个体认知结构的变化。形成条件反射说明个体学到了不同的经验。视觉适应属于生理反应,不属于学习。
18.D
【解析】斯金纳认为惩罚只能暂时抑制行为,因此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当抑制解除之后,学生又会犯同样的错误。
19.B
【解析】教育研究的分类有很多种方法,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是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的目标或目的不同来区分的。应用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的问题,这样的研究是指向特定的问题的。对于本题来说研究的目的是某教学系统中的小学教师对阅读计划的意见。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0.B
【解析】伦理原则规定调查者要充分认识并尊重研究对象的隐私性。除非征得同意,否则在写作、口头汇报等过程中都应该采取匿名的方式。
责任编辑:yangyang
下一篇: 教师招聘教综专项客观题练习30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