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uangxi.hteacher.net 2019-03-25 11:29 广西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这种功能称之为( )。
A.教育传递--保存文化功能
B.教育传播--交流文化功能
C.教育选择--提升文化功能
D.教育创造--更新文化功能
1.【答案】A。 解析:教育对文化的发展促进作用当中包括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通过培养人来传承文化,为特定社会服务,实现个体社会化。所谓“传承文化”即指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故本题答案为A,教育传递--保存文化的能力。
2.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懂得近亲结婚以及各类遗传病对新生一代的危害,能有意识地注意妇女孕期的保健卫生,尽量减少因用药不慎、疲劳过度、神经紧张等对胎儿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大大的减少了先天愚型儿和先天残疾儿的出生。这体现了教育在( )方面的作用。
A.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
B.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口质量
C.促进人口结构化趋向合理化
D.利于人口迁移
2.【答案】B。 解析:人口素质是由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的,它们都与教育息息相关。教育可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变人口质量的手段之一。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体现了( )的教育观点。
A.遗传决定论
B.教育万能论
C.环境决定论
D.二因素论
3.【答案】A。 解析:题干中强调莲花在淤泥中不受侵染体现的是由于莲花的遗传因素决定了发展表现,属于遗传决定论。
4.德国哲学家兰德曼在《哲学人类学》中曾论述:“人必须自我完成,必须自我决定进入某种特殊的事物,必须凭借自身努力力图解决自身出现的问题。”这体现了人的发展具有( )。
A.能动性
B.未完成性
C.客观性
D.自觉性
4.【答案】A。 解析: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5.少年期相当于学龄中期,少年期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 )。
A.6-11岁
B.7-12岁
C.11、12-14、15岁
D.12、13-15、16岁
5.【答案】C。 解析: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故本题答案为C。
6.人的身心发展有共性也有个性,个体发展表现千差万别,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分别促进儿童发展,做到( )。
A.循序渐进
B.适时而教
C.因材施教
D.适度超前
6.【答案】C。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存在的个别差异性带给我们的启示为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故本题答案为C。
7.不符合婴儿动作发展规律的是( )。
A.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B.从小肌肉动作到大肌肉动作
C.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D.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7.【答案】B。 解析:婴儿的动作发展规律:第一,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以后才逐步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第二,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婴儿最早的动作发生在头部,其次是躯干,最后是下肢。其顺序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的方向发展。第三,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婴儿首先出现的是身体肌肉大肌肉动作,如头部动作,以后才是灵巧的小肌肉动作,以及准确的视觉动作。第四,从无意识动作到有意识动作,婴儿最初的动作是无意的,以后越来越多地受到心理有意识的支配。
8.教育系统在文化创新方面具有的三大优势是( )。
A.人才济济
B.知识密集
C.具有科研优势
D.智商超群
8.【答案】ABC。 解析:教育对于文化的更新与创造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教育为文化的更新与发展提供大量具有创造活力的人才;(2)教育选择文化并将选择后的文化确定为教育内容,使得文化更具有生命力;(3)教育带来的文化交流,使原生文化在与多元文化交融后,激发出文化创新的生机和活力。
9.许多家庭的不正当娱乐,或非法经营,比如在家开麻将馆等,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这属于社会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判断题)
9.【答案】×。 解析:题干说的是家庭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10教育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但它对政治经济制度也具有积极的反作用。(判断题)
10.【答案】√。 解析: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方向,反过来,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有着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变得越来越重要。当然,尽管教育对社会政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却不能决定社会的政治力量。
责任编辑:宗美琦
上一篇: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综合试题(六)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