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uangdong.hteacher.net 2023-11-07 17:23 广东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纵观历年考试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关于德育规律的考察,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包括规律的名称、含义理解、案例分析等,今天我们就这几个角度深入的分析说明,以便加深理解。
本条规律出题点较多,频率也相应较高。首先喜欢考察对于知情意行4大元素的理解:
道德认识又称道德判断力,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而这4大因素在德育过程中,需要互动发展,而互动的含义一般包含2层意义,一则体现为全面性,强调4大因素在学生的品德发展中缺一不可,另一则体现为多端性,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也可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但是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 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材施教。
【注意:这里需要大家注意多端性的考察,常常以判断题形式出现,或者判断式选项,一旦出现老师或德育中“要求、必须、应该、只能”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或者只能多端开展这样的说法,一定是错误的。】
二、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本条原则考点相对集中,主要考察组织活动与交往对德育的作用。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或源泉。而学生在活动中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包括来自家校社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要求老师统一多方面影响,带给学生积极正向协调统一的影响。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本条规律考点大多集中于对于矛盾的分类,学生内部矛盾一般分为3种:认识性矛盾-表现为有错不知错,学生大多是因为不具有相应的道德认识;能力性矛盾-表现为犯错不自觉,需要老师加强对于道德意志的培养;最后是思想性矛盾,表现为学生知错但犯错,需要老师耐心对学生进行思想纠正。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本条规律出现案例的几率相对较大,规律强调学生的品德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更并非直线上升,所以需要老师具有耐心和恒心,坚定打持久战和迂回站的意志,持之以恒的进行教育。
五、小试牛刀
1. 一个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但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着力培养(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 德育的基础是( )。
A.道德行为 B.道德认识 C.道德意志 D.道德情感
3.(多选题)学生明知考试作弊是不对的,是不道德的行为,却依然在考试中出现作弊行为,这表明( )。
A.个体的道德观念对行为的支配作用是绝对的,不受情境的影响
B.个体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
C.道德情感是道德观念的升华,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学生明知故犯主要是道德情感缺乏
D.这类学生的道德观念有待于上升为道德信念,道德信念对行为具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
1.【答案】C。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人在道德情境中,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内外困难,实现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题中体现的是缺乏道德意志的表现。
2.【答案】B。解析:德育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因此本题选 B。
3.【答案】 BD。解析:德育过程有自身的规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其中,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和谐统一发展:(1) 要注意全面性;(2)要注意多端性;(3)要注意长期性和反复性。由此可知,一方面道德认识不能决定道德行为,可能会产生不一致,故A项错误, B项正确;另一方面学生明知故犯是道德信念的缺失,故C错误,D正确,选BD。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上一篇: 教育学-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