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teacher.net 2024-07-17 16:56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理解抒情散文的情景交融手法,认识“通感”的修辞方法。
2、过程与方法方面:理清全文结构,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情感与态度方面:理解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理解他追求自由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一是领会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的特点。
二是理解本文中的“月”与“荷”是一种怎样的感情载体。
三、教学难点
体会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
理解作者的深层思想。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导入课文
同学们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做什么呢?(听音乐)
听音乐,音乐可以拨动心弦,而有的音乐可以使心灵宁静,不错的选择;k歌,拉两个好友到ktv狂吼一阵,一切烦恼都没了。
(放《荷塘月色》的音乐)
同学们都有自己疏导心情的办法,我们今天就来看一下朱自清先生在遇到心理不平静的时候是如何疏导的。
2、上节课我们预留了预习本文时代背景的任务,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检查预习,了解时代背景(6分钟)(白色背景 北大任教 内心迷茫 惶惶然 面临选择 心里是一团乱麻 也可以说是一团火 似乎在挣扎着 要明白些什么 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请2-3名学生上台介绍作者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我再从作者的人格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高洁的品格方面出发进行补充。
(原名 自华 字 佩弦 号秋实 诗人 散文家 学者 民主战士 爱国知识分子 “表现我们民主的英雄气概”)
3、朗读体会文章语言美
(1)播放朗读录音,使学生能够入境,欣赏美感,体味感情(要求学生标出自己读得不准的字音和自然段的序号)
教师指导朗读
(2)齐读重点段落,在朗读中体味情感,品味语言
(这样学生有了可遵循的方法,诵读就有了美感,让学生身临其境,接受美的熏陶,也为后面赏析语言打下基础。)
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设计遵循渐进原理,由浅入深,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
设置以下两个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逐渐理清文章结构
A、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哪一句?
明确:第一句,是全文的题眼。
B、画出描写作者行踪和心情的句子。
明确: 从情感上看,作者由颇不宁静——渴求宁静——片刻宁静——走出宁静。形与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苦闷忧愁;从空间上看,作者从家里出来,经小径到荷塘,最后又回到家里;
(针对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本文的结构,并绘制双线索环形结构,最后我点出这一结构的特色是:内、外结构呈圆形,浑然天成。这样既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又使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此结构的认识。)
分组讨论(分为三个小组,分别讨论下面三个问题,最后请每组代表分别回答)
责任编辑:欣欣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