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qinghai.hteacher.net 2021-11-17 10:19 青海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判断题(正确的题目标“√”,错误的题目标“×”)
1.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达到的结果的规划,也是教学设计最关键的环节,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败。 ( )
2.复习是通过反复学习领悟已学知识来防止遗忘和进行巩固的唯一方法。 ( )
3.教育作为实现知识再生产的重要途径,有着自己的重要特点,一方面它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 ( )
4.按活动方式,班级活动可分为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文化学习活动、科技活动等。 ( )
5.只要教学内容编排合理,系统的学校教学肯定能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 ( )
6.一般认为学校产生于封建社会,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 ( )
7.教育过程具有多样性、实践性,短期性和反复性的特征,准确把握好德育过程可以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 ( )
8.教师对学生的亲近感是师爱的最基本的内容,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 ( )
9.对学生来说,班级编制是偶然的,归属是强制性的。 ( )
10.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是孔子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教无类中的“类”指的是榜样。 ( )
【参考答案】
1.×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目标的地位。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它是教学设计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败。故本题错误。
2.×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复习的地位。复习是通过反复学习、领悟已学知识来防止遗忘和进行巩固的。它是巩固的主要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非常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新知识,扩大、加深和改组原有知识和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于实际来巩固知识。这种办法与复习相比较,是一种更为积极的巩固。故本题错误。
3.√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实现着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教育作为实现知识再生产的重要途径,有着自己的重要特点:第一,它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它使原来被少数人掌握的科学知识为更多的人所掌握,并且不断地扩大传播范围。第二,它又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这是因为,教育中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缩短了再生产科学知识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在发展科学中更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故本题正确。
4.×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级活动的分类。班级活动的种类多种多样。按活动方式分,可分为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按活动内容分,可分为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文化学习活动、科技活动、文艺活动、劳动活动、游戏活动、综合活动等。故本题错误。
5.×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强调认知发展对学习的制约作用,强调教学应该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肯定可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所以题干中只强调内容编排合理,没有强调方法适当,表述是片面的。故本题错误。
6.×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校的发展。一般认为,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在我国,据文献记载,最早在夏朝就出现了学校教育形态。正规教育也就是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诞生的标志是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故本题错误。
7.×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的规律之一是: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提高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征。所以题干中德育过程具有短期性特征,表述错误。故本题错误。
8.√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师爱的内涵。师爱具有十分深刻和广泛的内容。首先,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亲近感,是教师对学生以生活上的关怀体贴为起点而产生的爱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亲近感是师爱的最基本的内容,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其次,师爱在较高的层次上是理解感和尊重感。这是教师对学生随年龄的增长、自主和独立意识的增强,所产生的不同于成人的尊重与理解的情感。故本题正确。
9.√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级的作用。中小学的班级一般是由年龄相近的未成年人组成的。学校班级形成可以说完全出于偶然。在我国,班级的编制一般是按照年龄和学段随机选择编定的。如果一个学生隶属于一个班级,那么,他就是班级中的一员,就必须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不能随意更换班级。因此,对学生来说,班级编制是偶然的,归属是强制性的。故本题正确。
10.×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有教无类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论述,意思是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下贵贱之分。所以有教无类中的“类”是类别的意思。故本题错误。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刘绍文
下一篇: 青海教师招聘:教育的本质属性知多少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