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ujian.hteacher.net 2023-04-23 14:35 福建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三)(10分)阅读下文,完成25—26题。
脚货
刘平
张家婆每天都到城边一个小市场卖菜。菜是老头子自己种的,油菜、菠菜、香菜啥的,都是一大早从地里摘的,新鲜得很。张家婆和老头子就住城边,很近,菜装在一只背篓里,往背上一背,“咔哒咔哒”走二十分钟,就到小市场了。到了小市场,选个地儿,在地上铺一块塑料布,把菜整整齐齐码在上面,只等人来。
每天,张家婆都要专门留一点脚货。给一个小姑娘留的。
卖菜卖瓜果的,剩下的最后一点,叫脚货。脚货都是被人挑来选去剩下的,价格很便宜。一般人不买脚货,蔫里巴叽的,品相不好。可有家里经济条件差、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的,就喜欢午后去买脚货,能省一半多的钱。
那个小姑娘八九岁的样子,梳两条小辫子,一般是每天午后两点左右来买张家婆的脚货。小姑娘手里捏一张五元或十元的纸币,问:“老婆婆!这些菜一齐买,多少钱?”张家婆想,一定是家里的大人怕丢面子,支小姑娘来买脚货的。经常买脚货,说明小姑娘家里很困难,或许,她家里有病人拖累;或许,她爸爸妈妈都没有工作,或许……张家婆想,那一家人的日子可真够难的。小姑娘每次来买脚货,张家婆都是连卖带送。有一次,一棵青菜、一棵棒菜,她只象征性收了小姑娘六毛钱。张家婆想,反正都是老头子自己种的。
那个小姑娘让张家婆动了恻隐之心,每天,她都要专门给小姑娘留一点脚货。她帮不了小姑娘一家别的什么,只能做这个。
午饭就在小市场吃,一碗米饭加一碗豆花,张家婆就很满足。这天午饭后,又卖了一点菜,地摊上就只剩下一点脚货了:一把小白菜,一小堆二季豆。有人来问:“一齐买,多少钱?”
张家婆脸上挂着笑,说:“不卖了。给人留的。”
这时候已快下午两点了,张家婆的目光下意识四处瞅瞅,寻找那个小姑娘的身影。潜意识里,张家婆知道小姑娘肯定会来的。
“反正已经吃饭了,多等一下她。”张家婆想。
又有人来买脚货,张家婆还是说:“不卖了。给人留的。”
这时候那些卖乡户菜的都回家了。有的卖完了,没卖完的,也懒得等了,走了。小市场里,就几个坐地贩子悠然自得守着自己的菜摊,他们的菜价都是统一的,不便宜。
小市场里,就剩张家婆一个卖乡户菜的。
张家婆不知道,身后二楼一扇窗户后面,一个女人已经注意她一个多月了。那个女人看着张家婆辛苦卖菜的身影,就情不自禁想起了自己乡下的老母亲。老母亲也每天背着一背篓菜去镇上卖,常常一早出门,下午三四点钟才回家。老母亲从不把菜往回背,哪怕再便宜也要把脚货都卖完了才回家。老母亲说:“能卖一点钱是一点。”
两年前,老母亲去世了。
像往常一样,女人拿出一张纸币,对放暑假在家的女儿说:“倩倩!去,把楼下那个老婆婆的菜都买了。”女人不忍看着老人家为了卖掉最后一点菜一直守在那里,她想老人家早点回家。
小姑娘说:“妈!上午您不是买了很多菜吗?”
女人说:“叫你去就去。”又说:“买了老婆婆的菜,她就可以早点回家休息了。”
小姑娘捏着一张五元的纸币走到张家婆的菜摊前,问:“老婆婆!这些菜一齐买,多少钱?”
就一把小白菜和一小堆二季豆,张家婆笑吟吟说:“一元。”
张家婆忍不住想问一些小姑娘家里的情况,但想想,又算了。看着小姑娘拎着菜离开,张家婆像完成了一件什么任务一样,心满意足地背着空背篓回家了。
小姑娘回到家里,说:“妈!一元钱。”又说:“老婆婆回家了。”
女人“嗯”了一声。她刚才一直注视着窗外,看着老人家慢慢走出了小市场。“为了一元钱,守了这么久。”女人想。
“老人家挣点钱也真不容易。”女人又想。
25.(4分)简要分析张家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25.【参考答案】
乐于助人、善良、勤劳能干。张家婆把脚货留给小姑娘体现张家婆的善良、乐于助人;一个老人每天都到城边一个小市场卖菜,体现她勤劳自立能干。
26.(6分)小说采用“误会法”,请简析其作用。
26.【参考答案】
“误会法”巧妙设置悬念,推动情节起伏发展,前后照应,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思考。一个误会是张家婆误会小姑娘家庭情况不好而专门为小姑娘留下脚货,一个误会是小姑娘的妈妈误会张家婆辛苦卖不掉菜,同情老人而让小姑娘去买回老人的脚货。在误会中刻画人物美好的品质,突出刻画张家婆与小姑娘一家的善良和对他人的关心,更好地服务于表达付出与回报这一主题。
【答案结束】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