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jiangxi.hteacher.net 2020-09-21 14:28 江西教师资格证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这句话体现了教学的( )。
A.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B.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认识相结合规律
C.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相结合规律
D.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
2.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
A.感知与评价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3.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4.在小学教学教科书中,“概率与统计”这一部分的知识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以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主逐步扩展。这一教材编写方式属于( )。
A.螺旋式 B.单一型
C.活动型 D.直线式
5.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的课程开发模式是( )。
A.工作分析模式 B.任务分析模式
C.目标模式 D.过程模式
6.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是( )对泰勒“目标模式”批评的基础上提出的。
A.斯宾塞 B.斯滕豪斯
C.斯克里文 D.斯塔弗尔比姆
7.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
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
8.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 )。
A.科学性,基础性,计划性 B.强制性,普遍性,计划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9.编写小学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
A.课程目标 B.课程方案
C.课程计划 D.课程标准
10.( )是区分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的主要标志。
A.计划性 B.不易觉察性
C.组织性 D.功能性
【参考答案】
1.C
【解析】“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主要说明的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各自的地位和作用,体现的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相结合规律。故本题选C。
2.B
【解析】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1)心理准备;(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效果。其中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领会知识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至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的活动。故本题选B。
3.A
【解析】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强调直观感知的重要性,体现的是直观性教学原则。故本题选A。
4.A
【解析】螺旋式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后面学习内容是对前面学过内容的不断扩展与加深,层层递进。以2015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中关于“统计”的知识为例: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平均数,复式条形统计图”,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中“统计与概率”。结合题干中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以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主逐步扩展”和螺旋式的概念可知,这一教材编写方式为螺旋式。故本题选A。
5.C
【解析】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他认为一个完整的课程编制过程都应包括这四项活动。故本题选C。
6.B
【解析】“过程模式”是斯滕豪斯对泰勒“目标模式”批评的基础上提出的。美国学者斯克里文提出课程评价的目的游离模式。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家斯塔弗尔比姆等学者提出了课程评价的CIPP模式。故本题选B。
7.A
【解析】课程内容的有三种文本表现形式,分别是(1)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2)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3)教材与教科书。教材是根据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制的、直接用于教和学的书籍与工具。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故本题选A。
8.D
【解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1)强制性。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不是普通的课程计划,它是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具体保障,其制定的依据义务教育法,也就是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试义务教育法的实施计划,体现了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因而具有强制性。(2)普遍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适用范围要比普通的课程计划宽得多,它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是针对全国绝大多数学校、绝大部分地区和绝大多数学生的。(3)基础性。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的作用就在于充分保证为学生的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打下好基础。故本题选D。
9.D
【解析】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新的课程标准的构成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术语解释。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故本题选D。
10.A
【解析】显性课程指的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传授的学科,或者说是学校课程表内列入的所有有组织的活动。其主要特征之一是计划性,这是区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故本题选A。
责任编辑:江西分校
上一篇: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小学)模拟题八
下一篇: 第四模块 教育政策法律法规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