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jiangxi.hteacher.net 2020-09-21 14:33 江西教师资格证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经常运用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知识和提高认识能力,张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2.《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 )。
A.“安全教育” B.“艺术学习”
C.“体育与健康教育” D.“研究性学习”
4.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 B.课程资源越多越好
C.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 D.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
5.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称为( )。
A.地方课程 B.学校课程
C.一级课程 D.研究课程
6.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的预期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
A.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B.目标评价模式
C.过程评价模式 D.CIPP评价模式
7.我目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胜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体现了教学应遵循( )。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8.陶行知曾用松树和牡丹花比喻育人,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会被烧死。这一比喻运用到教学上,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诱导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9.教师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讲台上放着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气体,其中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气,怎么区分他们呢?陈老师边说边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告诉学生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这种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讲授法
C.演示法 D.谈话法
10.小学科学课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内部结构,获得有关植物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实习法
【参考答案】
1.B
【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主要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类。题干中张老师形象的语言主要运用的是言语直观。故本题选B。
2.C
【解析】《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和《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均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故本题选C。
3.D
【解析】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故本题选D。
4.C
【解析】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广义的课程资源泛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并不是越多越好,教学和学生是课程资源。故本题选C。
5.B
【解析】学校课程又称为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实施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自己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地方课程是指地方政府根据国家课程政策和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等对人才的要求而制定的课程计划和开设的具体课程。一级课程是国家课程。故本题选B。
6.A
【解析】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斯克里文,认为评价应当注重的是课程的实际效果而不是预期效果,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7.C
【解析】“学不躐等”中的“等”和“不陵节而施”中的“节”均是以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的,故而体现的是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故本题选C。
8.B
【解析】松树和牡丹花需要不同的肥料培养,含义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故本题选B。
9.C
【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法”的实质是教师做示范性实验(学生只能看教师做),而“实验法”的实质是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题干中“陈老师边说边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告诉学生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学生并未亲自进行实验,只是陈老师进行了示范性实验,故而属于演示法。故本题选C。
10.B
【解析】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题干中学生亲自操作显微镜,故而属于实验法。故本题选B。
责任编辑:江西分校
上一篇: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小学)模拟题九
下一篇: 第四模块 教育政策法律法规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