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jiangxi.hteacher.net 2020-11-23 13:55 江西教师资格证 [您的教师考试网]
16.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生理素质。人的生理成熟以生殖系统成熟为标志,生殖系统发育最晚。
17.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因。根据马克思关于事物发展的学说,事物的发展是由事物自身的矛盾所决定的,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人在本质上是一系列矛盾的存在,表现为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对立统一、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能动性与被动性的对立统一。人自身所具有的矛盾的规定性,决定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
18.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我国古代思想家董仲舒从神学化思想体系出发,提出了“性三品说”。他把人分为上、中、下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其中圣人是先知先觉者,无须教育;中民可导上也可导下;斗筲之性不可移,教也无用。他突出了“先天”“命定”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也可划归遗传决定论者一派。
1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动力。主观能动性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0.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除了在生理、心理上具有共同的、典型的特征之外,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存在着与他人不同的地方,成为个别差异。个别差异包括外部差异和内部差异。外部差异包括身高、体重、体质、身体发育状况等;内部差异包括认知能力差异、兴趣爱好、个性等。题干中的描述为两个学生在认知发展上差异性的体现。
2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题干中指出,幼儿早期和青春期是身高的两个增长高峰期,而成年人的身高逐渐停止了增长,体现了在同一方面的发展上,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不平衡性。
二、多选题
1.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原因包括:(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4)学校教育能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加以调节、控制和利用,以最大限度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学校教育可以抓住儿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故本题选ABCD。
一、单选题
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规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说的是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强调的是个体差异性。
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身心发展顺序指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其身心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循序渐进,即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不能揠苗助长、“陵节而施”。让低年级的学生提前上高年级的课程,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中的顺序性,没有做到循序渐进。
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儿童的书面语言在4-5岁有最佳期,说明书面语言发展的一个不平衡性。
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失明者眼睛虽然有缺憾,但是听觉、嗅觉灵敏,是体现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C选项青春期儿童情绪波动激烈体现的是该阶段的特点,反映了阶段性的特点。
6.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内发论代表孟子。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心”“人的心中自有浩然之气”。
7.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遗传素质的作用。由于社会的分工,一个人长期从事某一方面的实践,经常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就能更好地掌握某一方面的规律。体现了遗传素质本身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8.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靠近红色就会被染成红色,靠近墨水就会被染黑,这反映的是环境的影响因素。
9.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其次,人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也具有互补性。题干中小军视觉受损,听觉变得敏锐属于互补性。
1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因。洛克的观点属于外铄论。
责任编辑:江西分校
上一篇: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下一篇: 第四模块 教育政策法律法规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