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jiangxi.hteacher.net 2020-11-23 14:18 江西教师资格证 [您的教师考试网]
11.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智慧技能形成的因素。在智慧技能的形成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因素:主体、原型、言语。除此以外,个别差异、环境等都对学生的智慧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12.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它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13.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元认知的内容。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调节。其内容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14.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元认知知识的内容。元认知知识:是个体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对任务的认识、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即知道做什么。
15.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
16.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分为前习俗,习俗和后习俗三个水平。
17.A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前习俗水平的第一阶段:他律道德阶段。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前习俗水平的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阶段。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所以第二阶段的观点经常被视为道德相对主义。
18.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道德认知和态度定势是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19.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克服遗忘的方法。克服遗忘的方法包括:采用复述策略;采用精加工策略;采用组织策略;组块化编码;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
三、判断题
1.×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智慧技能。智慧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而实现的。
2.√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态度的含义。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3.√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良好态度与品德培养。当学生没有相反的观点时,教师应只呈现正面观点,不宜提出反面观点,以免转移学生的注意,误导学生怀疑正面观点。当学生原本就有反面观点时,教师应该主动呈现两方面观点,以增强学生对错误观点的免疫力。
4.√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品德的形成。由于学生思想品德的不稳定性,以及社会复杂性的影响,决定了学生品德形成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5.×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到自律道德阶段的发展规律。
6.√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态度和品德的形成阶段。品德形成过程分为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而内化阶段由于在内化过程中解决了各种价值的矛盾和冲突,当个人按自己内化了的价值行动时,会感到愉快和满意;而当出现了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感到内疚、不安。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7.×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陈述清楚,只能借助于某种方法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责任编辑:江西分校 上一篇:
第三章 学习理论 下一篇:
第四模块 教育政策法律法规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